基金項目:2020年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雙師教學中高中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項目編號:TD2020010Y。


針對國家在“十四五”基礎教育思路上提出的三條基本要求,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到更加注重內涵發(fā)展、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進入“十四五”,“上好學”需求日益強烈,推進高質量發(fā)展成為基礎教育最緊迫、最核心的任務。為了落實五育并舉、全面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各地中小學都在大力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相關課程,將人工智能、圖形化編程等引入課堂。為進一步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的發(fā)展、提高科創(chuàng)課程的質量、加快學校發(fā)展,筆者展開了如下調查。

一、調查背景

2019年教育部在北京舉行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成果發(fā)布會,旨在將編程教育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會議指出:北京、廣州、深圳、武漢、西安五個城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將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筆者所在的實習學校是西安市中小學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較為前沿的學校,這給此次調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該學校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大力開設創(chuàng)新教育特色課程,進而發(fā)展素質教育。學校建設了近8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學院,成立了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诖?,學校還搭建了科技課程(特色選修課:3D打印、創(chuàng)意編程、智能硬件、機器人設計與制作、航模制作等)以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同時,這也為其他學??萍紕?chuàng)新教育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提供了一份參考。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參加科創(chuàng)課程的七八年級學生,發(fā)放問卷共計720份,回收有效問卷708份,有效問卷比例為98%。

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筆者根據實習學??萍碱愡x修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科創(chuàng)課程開展的教學流程,劃分了四個維度,設計出此次問卷。

3.調查內容:對學生科創(chuàng)課程的滿意度進行調查。(1)學生參與度。(2)教師教學。(3)課程體系。(4)教學環(huán)境。以上四個維度又包含了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課堂互動、小組討論;授課風格、課堂管理;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評價方式;創(chuàng)客空間、小組同學之間的合作、課堂氛圍等多個子問題。根據學生的個人體會,滿意度問卷選項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太滿意、不滿意五個層次。

三、滿意度結果分析

該校學生對學??苿?chuàng)類課程開展的滿意度較高。在15道題中滿意率在88%~97%之間,平均值為92%,這體現出學校開展的科技創(chuàng)新類課程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但同時調查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據表1)

問題15在學生中的滿意率為97%,不滿意率為3%,體現了該校科創(chuàng)類課程能夠提供給學生良好的科技空間和充足的資源配置,使學生能夠動手實踐,多方面發(fā)展自我。(據表2)

問題11在科創(chuàng)課程的上課頻次及時間安排上滿意率為89%,不滿意率為11%。經過進一步調查,學生表示40分鐘的上課時長較短,希望可以適當延長上課時間。科創(chuàng)類選修課一般是以項目式展開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嚴格把握課堂節(jié)奏以及合理安排學生活動,學校及教師后期也要加強溝通和改進。(據表3)

問題12在學生中的滿意率為88%,不滿意率為12%。該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在科技選修課的整學期課程把握上有待提升,建議學校整合多方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據表4)

表1  學生對科創(chuàng)課程滿意度比例

20220908100456037-37-a2f89.jpg

注:滿意率包括基本滿意以上的總計,不太滿意率為不太滿意與不滿意的總計。

表2   滿意度調查

20220908100519999-88-c9ad6.jpg

表3    滿意度調查

20220908100754840-68-ef445.jpg

表4    滿意度調查

20220908100715434-11-ffd48.jpg

四、建議

(一)   完善課程體系

首先要明確課程目標,采用“小班限額”的授課方式,針對每個學生的選擇開設不同的課表,制訂個性化的指導方案,讓學生學有所長。其次是整合多方資源,根據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編寫適合科技選修課的校本教材。最后建立健全評價方式,根據不同的選修課程,選擇適合的評價方式,在總體上要注重過程性評價。

(二)建設科技教育空間

良好的環(huán)境建設以及資源配置為學生的學習探索提供保障,同時也讓學生擁有一個較為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利用創(chuàng)客空間,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目前,我國很多中小學創(chuàng)客空間存在安全隱患,我們要加大安全監(jiān)管力度,制訂使用說明,并設置安全考核制度等。

(三)組建科技教師團隊

創(chuàng)客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學校要根據教師個人興趣及特長組建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團隊,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涉及信息技術、編程、電路、工程等學科),面向全體教師開設科技教育、繼續(xù)教育培訓課程,指導教師尋求科創(chuàng)教育之路,提升教師專業(yè)成長。如本次調查結果所示,部分學生提出課時時間較短,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課堂節(jié)奏把控能力,組織管理學生按照項目流程開展教學。同時,教師還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類課程一般是在固定的科創(chuàng)教室進行,學生可能對教學情境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所以科技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情境予以精心設計,將課堂所需的教學設備器材與實際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融為一體,進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根據實際情況及教師的教學風格、管理方式,我們把本節(jié)課所有的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四)成立科技專家智庫

在組建科技教師團隊的基礎上,聯合本地知名大學專家教授共同探索科創(chuàng)類課程。高校專家教授對課程的頂層規(guī)劃設計提供建議,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予以針對性指導,進一步壯大科技教師隊伍,進而提高整體實力。同時,我們還可以聯合優(yōu)秀企業(yè),這些企業(yè)不僅可以為學校展示前沿的技術,還可以對教師進行專業(yè)指導培訓。這樣做,能進一步促進教師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

(五)開設科技課程以及高水平專業(yè)化的科技社團

開設全員普及式的科技類選修課程(如基礎編程、3D設計與打印、開源硬件、數字創(chuàng)作等),甄選出其中有濃厚興趣及能力的學生進入科技社團進一步培養(yǎng)。面向全員的科技類選修課程,不僅可以很好地使學生與時代、科技接軌,更能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提高科技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進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高水平、專業(yè)化的科技社團,可以很好地促進創(chuàng)新人才的選拔及培養(yǎng)。

(六)開設研修展示活動

為了實現“人人皆可參與”的教育理念,學校要營造和提高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及分享的文化氛圍,舉辦相關展示活動,如“智能科技進校園”系列活動、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信息素養(yǎng)提升實踐活動等。其中,科技類賽事對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生可以通過此平臺與其他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從而獲得不一樣的體驗以及新的靈感,這有助于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在中小學有序開展,同時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此外,我們還要開展多種多樣的研學活動,如行走的科技講堂,學生利用寒暑假開展研學旅行,走進高校體驗不同的科技創(chuàng)新類活動。只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獲得專業(yè)成長,并將所學的專業(yè)能力應用到實踐中,才能促使其勇敢應對社會中的各種挑戰(zhàn)。

總之,我們要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給予學生分享交流的平臺,對社會、家長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的大力宣傳,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方位地認識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碩士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