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陜北公學的十二次講話
發(fā)布時間:2022-10-10 10:36:0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1937年,中國正式進入全面抗戰(zhàn)階段,在陜北洛川縣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等人提議要發(fā)展國防教育,經過討論后決定創(chuàng)辦陜北公學。中央任命成仿吾為校長兼黨組書記。1937年11月1日,黨在延安直接領導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具有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性質的高等干部學校——陜北公學正式成立了。它受中央直接領導,實施國防教育,以短期培訓為主要教育形式,堅持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原則制訂教學培養(yǎng)計劃,兩年多培養(yǎng)了六千余名青年學生,半數以上的青年入了黨。毛澤東十分重視陜北公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并制定了校訓、審定了校歌。據目前可考文獻資料:《毛澤東思想年編》(1921—1975),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等等,毛澤東先后十二次為陜北公學師生講話,具體見下:
1.抗日先鋒
1937年10月19日,是魯迅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陜北公學舉行紀念大會。在成仿吾的邀請下,毛澤東來陜北公學作了演講《論魯迅》。他指出:“今天我們陜北公學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抗日先鋒隊的任務。當著這偉大的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迅速地向前發(fā)展的時候,我們需要大批的積極分子來領導,需要大批的精煉的先鋒隊來開辟道路。這種先鋒分子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他們是不謀私利的,唯一地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他們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往直前;他們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他們在革命的道路上起著向導的作用。目前的戰(zhàn)局只是單純政府與軍隊的抗戰(zhàn),沒有廣大的人民參加,這是絕對沒有最后勝利的保障的。我們現在需要造就一大批為民族解放而斗爭到底的先鋒隊,要他們去領導群眾,組織群眾,來完成這歷史的任務。首先全國的廣大的先鋒隊要趕緊組織起來。我們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我們要為完成這一任務而苦戰(zhàn)到底。”又指出:“我們紀念魯迅先生,不僅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魯迅具有政治遠見、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三個特點形成了偉大的‘魯迅精神’。這種精神使魯迅成為藝術上了不起的作家,革命隊伍中優(yōu)秀成熟的先鋒分子。我們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精神,把它帶到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隊伍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陜北公學開學典禮
2.造就干部
1937年11月1日,陜北公學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應邀出席并作了《目前的時局和方針》的演講。他說:“你們要求我講時局問題,趁著你們開學的機會,我就來講一講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與你們有密切聯(lián)系的,因為學習的人、教育的人都是為著一個目的,這就是挽救民族與社會危機。”接著,毛澤東指出了現在的形勢和目前時局的根本方針。毛澤東還闡明了培養(yǎng)干部的重要性:“我們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們是有革命理論的,他們是富于犧牲精神的,他們是革命的先鋒隊。只有依靠成千成萬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針與辦法才能執(zhí)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戰(zhàn)爭才能出現于中國,才能最后戰(zhàn)勝敵人。”
3.犧牲精神
1938年1月13日,毛澤東在陜北公學作了關于時局中幾個問題的講話,主要講了兩個問題。第一,當前和今后的困難是什么?他說,現在的困難是中國打了幾個敗仗,失掉一些地方,形成軍事上的暫時失利,引起國內一部分人的“主和論”。將來還會有物質上的困難。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辦法,應以運動戰(zhàn)為主,游擊戰(zhàn)、陣地戰(zhàn)為輔。應該普遍地發(fā)展游擊戰(zhàn),游擊戰(zhàn)使敵人滅亡不了中國?!昂汀笔菦]有出路的。第二,中國能不能克服這些困難,中國能不能進步?他指出,只要了解困難,不怕困難,有犧牲精神,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困難雖然多得很,但進步是會到來的,因為戰(zhàn)爭能夠改變一切,改變人,改變全國不良狀況。世界上沒有比戰(zhàn)爭更大地能夠改變人的力量。
4.克服困難
1938年3月3日,陜北公學第六、七、八、九、十隊學生畢業(yè),毛澤東作臨別講話。他指出:“中國革命的長期性,這是歷史變化過程所決定了的。根據半年來的經驗,可以講下面兩句話:‘先敗后勝,轉弱為強?!@是我們長期抗戰(zhàn)的前途。如果大部分中國土地被日本占領了,我們還是有辦法,因為我們有兩個置敵人于死命的區(qū)域——內線和外線。內線便是云、貴、川、湘,大體上就是中央政府管轄的地方。外線便是日本占領的大塊土地的前方。我們一定要努力爭取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前途,內外夾攻,這樣才能把鬼子趕出全中國。中國不是孤立的,是與世界人民求解放的斗爭相聯(lián)結的。世界不可分割,革命不可分割,勝利也是不可分割的。中國的團結+世界的援助+日本國內的困難=中國的勝利。這個公式是有意義的。同學們畢業(yè)后,要更努力地工作。一方面不要偷懶,另一方面也要反對急性病,那種一天就要勝利的心理也要鏟除。對今天的困難,我們要以根本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去解決問題??傊覀兊脑瓌t是革命的,但它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必須結合著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p>
5.堅定信心
1939年3月29日,毛澤東對陜北公學第十一至第二十隊演講。他指出:“有了人民、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進步這三個條件,中國不會亡國。有人說地方太小了,好的地方已被敵人占去,即使抗戰(zhàn)也不行。然而我仍舊主張我們會勝利。有人說中國亡了,我說不是全亡,城市亡了,鄉(xiāng)村未亡;大路亡了,小路未亡;白天亡了,夜里未亡??谷詹粌H需要大大發(fā)展共產黨,而且需要非黨布爾什維克,例如魯迅就是非黨布爾什維克?!?/p>
6.兩件禮物
1939年4月1日,毛澤東在陜北公學第二期開學典禮上講話。他說:“共產黨之所以被人們信仰,是由于它的政治方向代表了全中國絕大多數人的意愿,它的工作作風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彼徒o陜北公學同學兩件禮物,第一件是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7.鞏固統(tǒng)戰(zhàn)
1939年4月5日,毛澤東在陜北公學作關于國共兩黨合作問題的講演。他對兩黨為什么能夠第二次合作、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統(tǒng)一戰(zhàn)線需要一個共同綱領和國共兩黨應當互相尊重等問題作了說明。駁斥有的人借口“統(tǒng)一”而要取消共產黨的謬論,闡明共產黨的存在是有它的階級基礎的,中國現在有地主、資本家、工人、農民等,因此有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存在,目前誰也不能吞并誰,國民黨要取消共產黨是不可能的。指出兩個不同的政黨要統(tǒng)一起來就要有一個橋梁,組織一個共同的委員會,或者是另外組織一個黨,國共兩黨都參加進去,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上層組織。
8.反面教材
1938年5月7日,毛澤東對陜北公學即將畢業(yè)的第二期學員作了講話。講了關于張國燾叛黨及被開除黨籍問題。他說,張國燾叛黨在全黨要引為教訓,我們每個同志都應當堅定革命的旗幟,不怕困難,堅決奮斗。
9.持久抗戰(zhàn)
1938年6月27日,毛澤東在陜北公學作關于時事問題的講演,特別講了持久戰(zhàn)和保衛(wèi)武漢問題。
10.兩種戰(zhàn)爭
1939年3月18日,毛澤東出席在陜北公學大禮堂舉行的延安紀念“三一八”慘案、巴黎公社和慰勞保衛(wèi)工作人員的晚會,并作了在陜北公學的第十次講話。他指出,我們要消滅敵人,有兩種戰(zhàn)爭:一種是公開的戰(zhàn)爭,一種是隱蔽的戰(zhàn)爭。隱蔽的戰(zhàn)爭有戰(zhàn)略的進攻,打入敵人內心;也有戰(zhàn)略的防御,保衛(wèi)自己。要打敗敵人,須內外夾攻,所以兩者都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每個保衛(wèi)工作人員應認識這一工作的重要性與光榮性。
11.三大法寶
1939年7月9日,毛澤東向陜北公學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的同學講話。他指出,送給同學們三個法寶。第一個法寶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F在時局的特點是妥協(xié)投降分子要鬧分裂,我們就以抗戰(zhàn)的進步、全國的團結、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來對付。一定要堅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國共長期合作??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是戰(zhàn)略的,又是策略的。第二個法寶是游擊戰(zhàn)爭。你們不要看輕這“游擊戰(zhàn)爭”四個字,這是我們十八年艱苦奮斗中得來的法寶。斯大林說,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也是中國革命的優(yōu)點之一。中國現在的革命,要把日本打出去,沒有武裝斗爭,其他就沒有辦法。第三個法寶是革命中心的團結。共產黨要與共產黨的同情者好好地團結起來。沒有革命中心的團結,別的法寶就不能使用。
12.簡短送別
1939年7月11日,毛澤東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員來到陜北公學禮堂,為第二天華北聯(lián)大開赴敵后的學員送行,并作簡短臨別贈言講話。
此外,毛澤東還先后六次為陜北公學題詞。在毛澤東的關心和悉心指導下,陜北公學的建設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鑄就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輝煌成就。
梳理:徐鵬 閆玉潔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