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傾聽與表達”
作者:余小芹
發(fā)布時間:2022-10-11 10:06:3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對小學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英語學科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所以,在日常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傾聽作為一種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技能,既能促進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又能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此同時,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傾聽與表達”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進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一、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傾聽與表達”示范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依賴教師,具有較為強烈的向師性心理,并且與教師接觸的時間占據小學生生活的一多半,教師日常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想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教師首先就要以身作則,強化自身的榜樣力量,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教學時注重耐心、認真地傾聽與準確清晰地表達。在傾聽方面主要表現為:在學生進行課堂發(fā)言時,教師要直視學生的眼睛,給予學生尊重,不能背對著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書寫,并且不能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在表達方面主要表現為:教師要時刻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特征、年齡特點等,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盡量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雙語通用,避免因為生僻的詞句導致小學生不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Open the door,please這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在課程一開始就進入到小學英語課堂學習中來,教師可以親自示范打開門這一動作,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幫助小學生加深對這個動作的理解和對這個知識點的記憶。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動作進行英語表達,如打開窗子、打開書包、關上門、站起來、坐下等。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如發(fā)音問題、語法問題等。此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專項指導和訓練。學生通過全身心的傾聽,更能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記憶?;蛘咴谥v解This is my Mom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一段錄音,并要求學生在聽完錄音后對錄音內容進行復述。教師以身作則認真傾聽錄音內容,并邀請學生到講臺上與自己進行錄音中的對話,相互介紹家庭成員。這樣反復的對話練習能夠幫助小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時也在對話中將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了深入記憶。這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教師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傾聽與表達”習慣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就要改變傳統(tǒng)培養(yǎng)模式,在培養(yǎng)過程中注意耐心、專心和用心。其中,在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方面,耐心是要求學生在其他人講話或發(fā)言時不能隨意地打斷,不做干擾其他人發(fā)言的事情;專心是要求學生尊重其他人的講話或發(fā)言,對別人的講話內容進行掌握和了解;用心是要求學生在別人進行講話或發(fā)言時認真傾聽。長此以往,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傾聽與表達”的好習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表達方面,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形美、音美和意美,其中形美是要求學生在進行表達時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和肢體動作;音美是要求學生在表達時要做到發(fā)音清晰、語調悠揚,把握好說話的節(jié)奏;意美是要求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避免使用生澀、生僻的語言,盡量使用簡練、通俗的語言。
例如,What colour?一課中涉及的單詞都是與顏色相關的,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black”“white”“green”“red”“blue”“brown”六種帶有相關英文單詞的色卡,通過拼讀、泛讀、領讀等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根據色卡快速說出單詞,教師再對學生的發(fā)音進行糾正,通過教師反復對單詞領讀和糾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發(fā)音準確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一組包含6名學生,每個人頭戴一個色卡。教師在課堂中隨機喊出“black”“white”“green”“red”“blue”“brown”或“black and green”“red and white”等,學生通過仔細傾聽,領會教師的指令后,相對應色卡的立刻起立并對單詞進行拼讀,站起來迅速并拼讀準確的小組記一分,答對最多的小組獲得獎勵,其余小組獲得參與獎勵。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發(fā)揮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價值,不僅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還讓學生在“玩”中學會了英語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又如,Fruit這一課的重點內容是記憶有關水果的新單詞,并學會運用單復數。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為基礎在課堂中增加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由教師扮演售賣水果的商家,并準備一些水果實物,學生扮演顧客,有的學生想購買香蕉banana,有的學生想購買梨pear,有的學生想購買桃子peach等。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對話。如教師拿起水果實物提問:“Is this a...”然后學生回答“banana”“pear”“peach”等。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鞏固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并在此過程中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
三、教師要鼓勵學生“傾聽與表達”的行為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較為敏感和脆弱,希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與鼓勵。教師與學生的日常接觸十分頻繁,想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就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需求和個體差異進行深入地了解,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師在日常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性地激勵學生,滿足學生渴望被關注、渴望被認可的需求,這樣學生才有足夠的學習動力。所以,要想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教師就要采取鼓勵策略,不斷地深入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并進行肯定,讓學生感受到養(yǎng)成“傾聽與表達”能力之后帶來的滿足和成就感。
例如,在講解Road safety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貼合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容易引發(fā)小學生的共鳴,并且更容易讓小學生表現真實的自我,讓教師切實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優(yōu)點,進而對小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和肯定。在這節(jié)課中,可以按照Culture time、Sound time和Fun time三個模塊展開,在模擬生活情境教學中將這三個模塊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圍繞Road safety這一主題,教師把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對馬路規(guī)則知識進行預習,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演示過馬路的規(guī)則。教師將在課前準備的一些有關路標讓學生進行辨認,進行由淺及深的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反問,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最后,教師用英語引導學生進行旁白對話,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感受教師的發(fā)音輕重和語速快慢,了解本單元所學習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教師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加深了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到特定情境中來。這樣,不僅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易于學生接受和記憶,還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又如,An English friend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本單元中的生詞和日常交際用語,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分組,并進行課文對話練習,提升學生的日??谡Z交際能力。如A同學詢問:“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B同學回答:“I usually surfing the Internet.”這樣的對話涉及許多教材中的新詞語,學生之間通過反復調換角色進行練習,能夠在合作學習中都得到鍛煉,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最后,由教師分別對小組進行指導和鼓勵性評價。這樣的模式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突破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讓學生實現快樂、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是十分基礎且有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將“傾聽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學中,通過“傾聽與表達”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小學教育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