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的不足會影響課程育人成效,要求高校在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中不斷完善。本文系統闡述了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在航空國防特色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研究與實踐經驗,涉及課程思政建設頂層設計、高校內外協同育人新模式探索,以及“點、線、面、體”式課程思政資源建設。介紹了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所取得的成效及經驗啟示,包括宣傳示范引領、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具體做法、課程群與課程思政團隊的主要載體形式、實踐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思政元素融入等,以期為提高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成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建設  航空  頂層設計  協同育人  課程群

項目資助:西北工業(yè)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基金,2022FSY07。

引  言

課程思政建設已提出較長時間,直到《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出臺,為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探討劃定了新起點。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學校教育提出六個方面下功夫的要求:“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yǎng)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笨倳浀倪@段話指出了學科及專業(yè)課程教師做好課程思政的著力點。在具體課程教學中,首先要解決好理念層面的對接問題,即深入挖掘學科本身的育人價值。其次是不斷優(yōu)化建設,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或專業(yè)課程教學,這是解決“同向同行、協同效應”的根本落地問題。在解決了理論、綱要的方向性問題后,全國各校紛紛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綜上可知,全面實施課程思政,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界的共識。有效實現課程思政,需要學校做好頂層設計。在當前的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急需厘清的問題,需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點位上進一步推進,要綜合提升專業(yè)課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深入挖掘專業(yè)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規(guī)劃、保障及落實機制,以更好地發(fā)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尤其對于國防特色高校,扎實落實課程思政的任務更為重要,需要結合自身優(yōu)勢和特色,利用各類資源,探索能夠實現協同共建的課程思政建設和育人體系。本文提出的協同機制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類及相關工科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潛在的推廣價值。

課程思政建設頂層設計

高校提升自身課程思政能力時必須注重課程思政建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頂層設計。本文結合航空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課程思政建設頂層設計,包括專家?guī)旖ㄔO、課程群與課程思政團隊建設、校企協同課程思政育人建設、課程思政元素庫建設,如圖1所示。

專家?guī)彀ㄈ珖秶乃颊<?、航空航天企業(yè)總師、教學名師等。通過建設課程思政專家?guī)臁鞍衙}問診”,著力提升學院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探索“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模式,努力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利用校內外優(yōu)質資源協同聯動、“三航”文化建設等活動,深入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

通過課程群建設,促使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上達成共識,形成育人合力,系統提高教學團隊育人成效。在課程思政案例設計、實施、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深入研究教師與學生如何有機協同共建,使課程思政徹底擺脫傳統弊病。

以學校“大國三航”校企聯合課程思政計劃為依托,建立本科專業(yè)的校企教學委員會,借助于教學委員會的反饋作用,建設優(yōu)質課程思政示范課和教材。

通過“點、線、面、體”共建共享模式研究,組織教師系統梳理、深入挖掘各門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宣傳方式,使課程思政深入人心,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注入靈魂和活力。

20230724091010674-4-cc61e.jpg

課程思政高校內外協同育人新模式探索

1.“集智”“固本”——加強自身能力

學院依托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建設集校外知名思政教育專家、課程思政專家、教學名師、行業(yè)總師/副總師等共同參與的思政專家?guī)?,通過專家顧問和思政課教師的引導,將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融入各科教學全過程,提升學院建設課程思政的能力,使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取得了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實效。

2.“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

學院邀請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十大標兵人物、教育部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王學儉教授作題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問題”的報告;邀請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團隊成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尹霞作題為“課程思政、設計先行”的專題報告;邀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呂宏強教授為師生作題為“課程思政的部分基層實踐”的主題講座,從宏觀、微觀等不同層面為教師傳授經驗,為教師就如何開展課程思政答疑解惑。同時,還積極承辦全國航空航天類專業(yè)課程思政示范交流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等課程思政類活動,鼓勵教師在走出去取經的同時,介紹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舉措與成效。

3.知名校友進校園、進課堂

為發(fā)揮校友資源優(yōu)勢,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學院邀請C919試飛團隊走進校園,與師生共話我國民機發(fā)展史,激勵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逐夢藍天、航空報國的理想信念;鼓勵教師在專業(yè)課中邀請相關專業(yè)的優(yōu)秀校友現身課堂,講述“國之重器”研發(fā)中的專業(yè)知識;參與學?!按髧叫F舐摵险n程思政中心”的“大國三航”思政課建設,對接各航空工業(yè)研究所、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等,邀請型號總師、副總師等專家走進課堂講授思政課。

4.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學院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主動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共建,邀請馬院的領導和教師擔任專家,如邀請馬院教師擔任“課程思政大練兵”的評委專家;組織學院教師與馬院教師共同探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主動開展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建設;邀請輔導員與學生干部進行課程思政聽課,以聽課為契機,促使教師不斷優(yōu)化課堂思政內容。

5.師生協同,提高課程思政質量

學院在“課程思政大練兵”中邀請學生擔任評委,讓其從受眾角度點評;每學期面向學生開展一次課堂教學的課程思政效果調研,并反饋給相關教師,促使教師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學院策劃并實施了本科生科研訓練“頂峰體驗計劃”,邀請教師一對一指導學生科研,對學生采取選拔競爭的方式,用項目式管理逐步推進,定期舉行交流會。學生可在科研訓練過程中體會到科研帶來的喜悅,反向刺激學業(yè)。一是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學生各方面成長,提高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二是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了解,提高了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和推薦度。三是教師參與本科生指導,能更好地將科研與教學融為一體。

“點、線、面、體”式課程思政資源建設

1.課程群建設

課程群協同模式研究:在課程群建設中,教師群策群力,在共同的教育教學理念上形成合力,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學院制訂了《課程思政團隊建設方案》,按照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構建了飛行器設計工程學、飛行動力學、空氣動力學、飛行器結構力學、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航空安全與系統工程六大課程群,以課程群為單位,組織課程思政示范課、課程思政教改、教材更新、虛擬仿真等研討活動。如:2020年10月,飛行器設計工程學課程群組織開展了“專業(yè)教育,思政先行”教材思政建設研討會;2021年10月,該課程群組織開展了《飛行器結構設計評估與實驗》虛擬仿真課程思政建設討論。

2.校企協同共建

校企協同模式研究:以學?!按髧健毙F舐摵险n程思政計劃為依托,與企業(yè)簽訂校企協同育人協議,建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本科專業(yè)的校企教學委員會,并充分發(fā)揮教學委員會的反饋作用,共建一批優(yōu)質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材。

3.“點、線、面、體”共建共享模式

“點、線、面、體”共建共享模式研究:組織教師深入挖掘各門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廣泛多元化的宣傳方式使課程思政深入人心。

以“點、線、面、體”的方式,推出“飛行的哲學”“人機交互技術的哲學與倫理思辨”“辨識人生,去偽存真”“安全適航,民族自信”“忠貞國防,為國鑄器”等10期航空專業(yè)課程思政系列案例,并廣泛宣傳,以點帶面地為形成體系化教學改革成果做好鋪墊?!包c”:激勵有積極性的教師率先建立典型思政課程,通過問卷調查、成績比對的形式評估成效,再進行宣講與宣傳,形成以點帶面的作用。“線”:整理成功的課程思政案例,挖掘其中的共同點并將其串聯成線,在同類專業(yè)課程中進行推廣與實踐?!懊妗保航⒁粋€新機制,以課程思政團隊為抓手,更具體地提升廣大教師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與育人實效,使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上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最終提高課程育人成效?!绑w”:為專業(yè)課程教師、輔導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課程思政專家等協同育人制訂聯動機制。

在課程思政案例建設中,涌現了一些典型的優(yōu)秀案例,例如“飛行器設計實踐”人才培養(yǎng)成果輻射廣西融水,支教故事反饋課堂——張運鵬學長的航空支教故事。課程思政元素: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2016級本科生張運鵬及其組員學生向廣西融水思源實驗學校捐贈了他們在“飛行器設計實踐”課中自主設計的無人機作品,供支教課堂使用。去服務地廣西融水后,張運鵬時刻回想起“飛行器設計實踐”課程中,他與同學們一起將一架飛機從概念性文字、分析計算、仿真模型、設計圖紙,到選擇零件、組裝、調試,直至將其送上藍天的全過程。親手放飛自己設計的飛機時,他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藍天的魅力以及自己對于藍天的熱愛,他決定將這份魅力與熱愛傳遞下去。

在“飛行器設計實踐”課堂上,教學團隊的任課教師對學生詳細講述張運鵬的事跡和飛機設計實踐案例,形成“扶貧、愛國、敬業(yè)、愛航空”的課程元素,徹底擺脫了思政教育與專業(yè)課“兩層皮”的現狀,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幫助他們理解黨部署扶貧攻堅戰(zhàn)略的偉大,春風化雨般提升了學生對航空專業(yè)的喜愛程度,實現了課程思政的目的。

在講述首飛知識內容時,也可引用張運鵬小組設計、制作與試飛的縮比飛機,讓學生一眼就明了這門課,以及該團隊最終的成果體現形式和要求。本案例的教學內容是飛機設計六個階段中的最后一個——首飛階段。目標是給學生講述首飛的重要性,即首飛是評判一型飛機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該素材能很容易讓學生看到課程的最終效果和評判標準。一是通過涂裝告訴學生自己的設計作品要有靈魂;二是舉例生動具體,可以快速地讓學生感受飛行器設計實踐的意義——打開貧困地區(qū)孩子的科普窗戶。

在課程思政建設實踐當中,不但要注重傳統授課方式的案例挖掘和課程思政設計創(chuàng)新,還要注重新事物、新形式的課程思政元素植入設計。例如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在“飛機結構設計與評估虛擬仿真實驗”建設中融入了國產飛機ARJ-21的課程思政元素。通過對國產飛機結構數字樣機的沉浸式體驗,引發(fā)學生對我國航空科技的自豪感,培養(yǎng)其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家國主義情懷。在對結構方案精雕細琢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中,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鍛煉其科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進行團隊科研的協作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取得的成效與經驗啟示

1.宣傳示范引領使課程思政深入人心

在課程思政建設系列活動、學術交流等宣傳工作的引領下,學院全體教師對課程思政工作的認識越來越全面,逐漸理解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了教師的參與度和主動性。目前,已獲得多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了校級課程思政示范中心、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等多項教改項目。

2.課程思政建設機制的成熟使工作隊伍不斷壯大

課程思政經典優(yōu)秀案例宣傳(點)、課程思政案例庫匯編(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面)已初步形成,并制訂了專業(yè)課程教師、輔導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課程思政專家協同聯動的機制。專家顧問和思政課教師加入課程思政團隊,不僅壯大了教師隊伍,還提高了專業(yè)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及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有效推動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時,也為學院課程群打造團隊提供了一個契機,使得團隊擁有更多的課程思政素材,幫助團隊成為優(yōu)秀教學團隊。

3.強化了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

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提高了現有課程思政案例、文章的質量,使得課程思政工作能夠真正落實,在“點”上部分解決了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足的問題。學院為廣大教師提供范例和方法,引導他們持續(xù)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課程大綱中的思政模塊是一次細化和延伸,學院將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案例與課程大綱相結合,并匯編成冊,供本院及兄弟院校同行教師參考使用。同時,還組織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的植入方式和載體,如借助虛擬仿真實驗平臺、MOOC等方式探索新教學方法。

4.增強團隊凝聚力

課程思政建設不僅僅是授課教師的事情,還需要教學團隊、學院領導和校友資源的相互協同。對此,學院需做好系統謀劃、組織協調,以及服務保障工作。課程思政需要各方互相協作,真正落實本科生課程群及責任教授(教師)制度,課程思政模塊應由課程責任教授統一審核。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要發(fā)揮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利用好課程思政專家?guī)斓闹笇ё饔茫掷m(xù)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

實踐證明,以課程思政團隊(依托課程群)為載體,以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為服務保障機構,以學工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動為指導與督導,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協同育人的課程思政機制是一條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途徑。

結  論

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國防特色航空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表明,宣傳示范引領十分必要,一線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參與度取決于課程思政元素庫建設中的牽引力度和示范質量;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推動力是專家?guī)斓慕ㄔO;課程群與課程思政團隊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一個主要載體。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高寧,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理論性、整體性和系統性[J].中國大學教學,2020(9):17-22.

[3]新華社.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4]葉志明,汪德江,趙慧玲.課程、教書、育人——理工類學科與專業(yè)類課程思政之建設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20,42(2):214-218.

[5]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9):56-60.

[6]滕翠青.課程思政建設在《復合材料學》中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分子通報,2020(2):65-68.

[7]劉鶴,石瑛,金祥雷.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3):59-62.

[8]郭衛(wèi)剛,王強.空氣動力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年(51):81-82.

[9]馬亮,顧曉英,李偉.協同育人視角下專業(yè)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125-128.

[10]梅強.以點引線、以線帶面——高校兩類全覆蓋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8(9):20-22+59.

[11]張永杰,萬小朋,王海濤,張曉化.疫情期間《結構維修與適航》在線課程思政教育與實踐教學案例分析[J].高教學刊,2020(35):42-45.

[12]盧楊,劉芳.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點位思考[J].高教學刊,2019(23):164-166.

[13]汪勁松,張煒.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N].中國教育報,2021-8-29(2).

(劉斌、宣建林、李霓、萬方義、索濤: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