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工程是西安教育的創(chuàng)新品牌,本園作為市屬幼兒園,省級示范園,秉承“幼有優(yōu)育、點亮未來”的教育理念,堅持以科學發(fā)展為統(tǒng)領,遵循“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園際聯(lián)動、均衡發(fā)展”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帶動區(qū)域外、區(qū)域內“+?!?,團結合作,共同提升。“名校+”資源共享共建理念,為探索實踐“名?!薄??!比诤习l(fā)展、教師成長、幼兒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名校+”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分析

通過線上小程序向“名校”和“+?!钡墓芾碚摺⒔處煱l(fā)出調研問卷,收集有效問卷161份,其中管理者31份,教師130份。內容涉及幼兒園教師和管理者對“名校+”的認識、實施途徑、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實施效果等。

參與問卷調查的青年教師占75.38%,中年教師占22.31%,即將退休的教師占2.31%;76.15%的教師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且屬于初級教師,受教育程度多為本科;81.54%的教師表示參加過“名?!苯M織的培訓活動,在“名校”指導下,開展園本課程建設、園本研修、主題教育以及安全培訓、檔案整理等活動;85.38%的教師認為教師隊伍素質有所提高;83.85%的教師認為幼兒園的管理有所改進;89.23%的教師認為本園既能借鑒吸收“名校”先進的文化理念,又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對性。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幼兒園管理者中,園長占16.13%,副園長占9.68%,中層管理者占74.19%。在了解幼兒園是否開展過“名校+”園長專項工作會議,經常召開占比為58.06%,每學年召開會議占比38.71%,說明幼兒園在“名校+”的工作安排部署上還需加強。58.06%的幼兒園管理者認為,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有所提高;61.29%的幼兒園管理者認為,幼兒園管理水平、內涵發(fā)展等有所提高。

兩組數據表明“名校+”工程的實施,自上而下破除了管理者和教師思想觀念的封閉障礙,系統(tǒng)規(guī)劃、逐步推進、融合共進,全面促進了“名校+”共同體所涉及教師在教學科研能力、基本功、教學活動,綜合管理、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提升。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共建對發(fā)揮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幼兒的學習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教師素養(yǎng)不斷提升。除此之外,教學評價改革比較薄弱,需要加強相關培訓,建立監(jiān)管評價機制及巡查機制。

二、“名校+”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的實踐探索

1.健全機構。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名?!钡念I頭雁作用。與“+校”深入溝通,組建“名校+”工程領導小組,由“名?!眻@長任組長,“名校”副園長和“+?!眻@長任副組長,中層干部任組員。下設“名校+”工作專班辦公室,具體由主管“名校+”工作的副園長負責統(tǒng)籌并推進具體工作,配備“名校+專干”1名。

2.專班會議。了解各“+?!钡膸头鲂枨螅_定幫扶方向,列出時間表和任務清單,量身定做幫扶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眻@所晉級、教師成長、教育科研、衛(wèi)生保健、文化內涵、規(guī)范辦園等工作。各部門在總體方案和計劃的基礎上建立對接機制,責任到人,安排部署并形成幫扶子方案、計劃,力求通過“一對一,點對點”的幫扶,全面提升“+?!钡霓k園品質。

3.科學推進。采用捆綁式幫扶、貼身式指導的方式,實現“一統(tǒng)籌、兩統(tǒng)一、六同步”的一體化發(fā)展工作機制,以輸出“名?!鞭k學理念、教育教學方法和先進管理為核心,以輸出優(yōu)秀隊伍為關鍵,深入推進“名校+”工程,讓更多幼兒享受更加優(yōu)質公平的學前教育,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切實提升“+?!钡木C合管理、教育教學質量。

“一統(tǒng)籌”即專人負責、統(tǒng)籌安排。扎實推進落實“名校+”工程的各項工作,建立完善專項管理制度、考核機制,合理使用資金等。

“兩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管理模式、統(tǒng)一制度建設。從園所管理、園所文化、安全衛(wèi)生、檔案宣傳、營養(yǎng)膳食等方面加強交流溝通,復制優(yōu)質資源,提升辦園品質。

“六同步”即同步教學計劃、同步課程安排、同步備課教研、同步教育活動、同步教師培訓、同步教學評價,全面提升“+校”的保教質量。

4.調研回訪?!懊!睜款^,“+?!眳⑴c,組建專家小組定期深入“+?!闭{研回訪,檢驗幫扶成果,及時發(fā)現問題,現場反饋研討,有的放矢的調整工作策略,為“+?!卑l(fā)展打開瓶頸。

三、“名校+”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有效對策

隨著“名校+”工程的深入推進,破解“名校+”工程推進中的體制機制問題,探究“名校+”工程實施過程中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管理策略,從教育資源制約,體制性障礙等視角,對“名校+”工程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優(yōu)化,初步形成有本園特色的工作模式。

1.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睂嶋H,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計劃,確保周周有推進、月月有活動,通過“四個堅持”有力推進“名校+”的具體工作。即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實施專家引領,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堅持“捆綁式合作、貼身式指導”,開展崗位對接培訓;堅持“名師工作室、研修共同體、骨干教師”三級引領,將優(yōu)質資源入駐“+?!?,加快教學質量提升;堅持“安全衛(wèi)生、檔案管理、信息宣傳、食堂管理、校舍環(huán)創(chuàng)”五融合,強化綜合管理。

2.邀請“+?!眳⒓印懊!苯M織開展的師德活動。教師基本功培訓、示范課觀摩研討、衛(wèi)生保健、膳食營養(yǎng)、安全防范、檔案整理、信息宣傳等不同類型的活動,邀請“+?!眳⒓印敖處煿?jié)”“青年節(jié)”“七一”“十一”等節(jié)日慶祝活動,同臺展示;邀請“+?!苯處煛⒂變簠⑴c韻律操展示、趣味運動會、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等。這些活動內容涵蓋幼兒園工作的各個方面,“+?!蓖ㄟ^參與活動既借鑒吸收“名?!毕冗M的文化理念,又能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時積極為“名?!薄??!钡慕處煛⒂變禾峁┳晕艺故镜钠脚_,促進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增進感情,同時也潤物無聲地把“名校”的管理文化、教育理念等傳播給“+?!保瑤椭鋬群l(fā)展。

3.輸出省市教學能手承擔“+?!鞭D任交流工作,讓名師工作坊、工作站走進“+?!?,搭建“+?!苯處煾鷯弻嵺`的平臺。開展浸入式活動,手把手地從日常點滴中引領帶動,如園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日常保教的組織、課題研究的申報、園所信息的撰寫與發(fā)布等,切實將“名校”優(yōu)質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等傳播到“+?!?,以提升“+校”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4.移植特色活動到“+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將家園共育品牌——侯爸工作室活動,如“父愛教育沙龍”“跟著爸爸播種愛”等在“+?!睆V泛開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廣泛傳播,積極號召父親參與幼兒成長與教育,讓父親陪伴成為流行。

推行“名校+”工程,使“+?!弊儚?,“名?!备鼜姡瑸榱宿k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保覀円恢痹谂?。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