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新課標理念落地,綏德縣明德小學立足本校實際,組織全體語文教師開展了《語文尋意》共讀與課例研討活動。此次活動以“讀透理論、研實課堂、育好素養(yǎng)”為目標,通過系統(tǒng)化、多維度的學習與實踐,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與語文教學改革同頻共振。

20250409160548563-90-df6ea.jpg_scale.jpg

活動中,學校緊扣“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的核心能力”這一主題,引導教師深入研讀李竹平老師提出的“素面相對”“三取向解讀”等核心理念。全體教師根據(jù)學校制定的《讀書安排表》,以“自主研讀+集體研討”模式,圍繞“單篇細讀”“單元統(tǒng)整”“課程意蘊挖掘”展開深度思辨。梁波老師結合《梅花魂》教學案例分享感悟:“過去常因‘教什么’‘怎么教’而困惑,書中‘以純粹讀者身份直面文本’的方法讓我豁然開朗。如今我會先逐句揣摩作者邏輯,再立足學情篩選教學價值,課堂的‘根’扎得更深了?!边@一轉變正是明德教師將理論內化為行動的縮影。

20250409160643280-67-86983.jpg_scale.jpg

《語文尋意》倡導的“還原法”“比較策略”為課堂實踐提供了新視角。在《青山不老》《月光曲》等課例中,教師們通過還原創(chuàng)作背景、對比原文與教材差異、關聯(lián)同類文本,將靜態(tài)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思維訓練。青年教師郝文文感慨:“解讀文本不僅是技術,更是對教育初心的堅守。唯有敬畏文字,才能讓學生在語言品析中感知文化厚度?!迸c此同時,學校將共讀活動與大單元教學有機融合,創(chuàng)新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以“任務驅動”“問題鏈設計”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實現(xiàn)從“尋意”到“創(chuàng)寫”的能力躍升。

此次共讀行動不僅是一次專業(yè)研修,更是一場靜默的教學革新。學校通過“讀—研—行”閉環(huán)機制,鼓勵教師將書中策略轉化為課堂行動。教研中心負責人周娜表示,閱讀是教師成長的終身課題,唯有以書為媒、以行證道,方能實現(xiàn)從“教課文”到“育素養(yǎng)”的跨越。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