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受漢語之美 看到海上明月別只會說“泰酷啦”
作者:袁俊偉
發(fā)布時間:2025-05-10 10:00: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當一個孩子和你初次見面,冒出的第一句話是:“我真服了你這個老六”,或許意味著當下的語言生態(tài)遇到了一些問題?!袄狭焙我??到底是一般性稱謂,還是有隱含之義?很少接觸網(wǎng)絡游戲的人可能一頭霧水。這些網(wǎng)絡“爛?!彼坪鯓嬛司W(wǎng)絡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的無形屏障,在不同代際人群中撕開了一道幽深的口子,隔閡、不解、矛盾、沖突等人際交往問題就此產(chǎn)生。
這些網(wǎng)絡“爛?!?,有些是有意為之。比如,當你再三詢問“老六”含義時,對方扔出一句“老×批”,極粗俗又帶攻擊性,問題的性質(zhì)明顯就變了,沖突在所難免。不過,很多小孩自己也不知道“老六”是什么意思,只是單純覺得好玩,看到別人這么說,他們也跟著說??赡苓€會熱心地問你:“知不知道‘雞你太美’?”繼而又炫技式地跳上一段生硬滑稽的舞蹈,也可能突然冒出一句“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不能踩我的切爾西”。你只會覺得莫名其妙,又會覺得這些“無厘頭”話語和尷尬動作不太符合孩子的正常智識和審美。
孩子們中流行的網(wǎng)絡“爛?!睆暮味鴣??最直接的來源是孩子間的口耳相傳。然而,校園傳播又能溯源至家庭生活,或是孩子從家長的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網(wǎng)絡媒介處獲知。所以,孩子們的語言生態(tài)問題,不僅是學校教育問題,更是家庭教育問題。孩子是社會的未來,那當下孩子的語言生態(tài)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社會教育問題。
語言同思維是一體共生的關系,語言生態(tài)問題不容小覷。作家汪曾祺提出過語言本體觀,“語言就是內(nèi)容,語言和內(nèi)容是同時依存的,不可剝離的……我認為,語言和內(nèi)容的關系不是橘子皮和橘子瓤的關系,它們是密不可分的,是同時存在的”。孩子正處于心智和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毫無邏輯和美感的網(wǎng)絡“爛?!敝苯佑绊懞⒆拥男闹前l(fā)展。
而且,很多網(wǎng)絡“爛?!睍尯⒆訙S為復讀機和“電子木魚”,沉迷在日復一日毫無創(chuàng)新性的信息繭房中,逐漸失去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批判性的邏輯思維能力。即便有的戲仿式網(wǎng)絡語言旨在表達調(diào)侃,也會深陷虛無主義泥淖,從而導致人的自由本質(zhì)異化,最終喪失鮮活積極的主體性。
因此,青少年乃至全社會語言生態(tài)問題的解決,必然要落實于社會教育整體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美育因其春風化雨般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往往會獲得可愛且可信的效果。
如何對孩子進行語言美育?一方面是美的語言啟智,告訴孩子們,很多網(wǎng)絡“爛?!笔遣缓玫?,更是丑的,即確立一種日常語言的是非美丑觀,丑是自由本質(zhì)的異化,美才是自由的象征。不能把無禮、無知和無腦當作個性,而是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另一方面是美的語言化育,要向孩子們展示美的語言藝術,而漢字就提供了一個自然天成的美的語言樣本。
漢字構字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書”法,產(chǎn)生漢字的繪畫美、音樂美、意象美等特質(zhì)。漢字之美又凝練為漢詩,從視覺美而言,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呈現(xiàn)出芙蓉花動態(tài)綻放的全畫幅,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芳草閉閑門”由視覺直觀漸入空無一物的幽境。從聽覺美而言,四聲平仄自不用說,?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可感受弦曲的粗細之別。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融畫美和樂美,給人余音裊裊的寂寥之感。此外,漢語之美并不排斥外來語言,而是信達雅地譯介轉化,于是有了泰戈爾《飛鳥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咖啡、翡冷翠等譯詞也透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中式典雅。
漢語之美可以培育孩子的美感??吹胶I厦髟?,我們會說:“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而不是“泰酷啦”“絕絕子”。感受到無法言語之美,我們會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不是“yyds”“無語子”。
當孩子們真正領略到漢字之美,或許也不愿看到劣幣驅逐良幣的戲碼上演。語言美育之于文心的意義,或許就是希冀高貴的靈魂于月光下自由起舞,讓那顆玲瓏剔透的審美之心發(fā)出光亮。



